作者: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
 

前言: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已成为国家重要议程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提出普惠金融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过去几年,在政策引导下,我国普惠金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包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等。

 

信托公司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主体。结合信托公司自身优势和特点,信托公司能够在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哪些作用,提供哪些金融服务?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普惠金融的定义和特征,进而理解信托视角下的普惠金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解析信托公司能够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

 

一、普惠金融基本概念

 

(一)普惠金融定义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国际上统称为包容性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小额信贷年”活动中提出。联合国认为,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中国2015年发布《规划》将普惠金融定义为: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规划》强调,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2017年8月召开的G20峰会发布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下称《原则》),《原则》虽然没有直接明确普惠金融的定义,但认为迫切需要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高质量、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原则》认为,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通常包括穷人、妇女、年轻人和农村地区人口,也包括少数族群)需要得到特别关注,同时也需要关注移民、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结合联合国、《规划》、《原则》给出的普惠金融定义,普惠金融重点强调立足社会所有群体,在公平地对待所有客户基础上,为每一个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现有金融服务未满足其需求的人,提供适当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二)普惠金融的特征

 

综合联合国、《规划》、《原则》给出的普惠金融定义,普惠金融应该具备四个特征。

 

第一,普惠金融应该可触达。需要明确的是,普惠金融不是福利金融,提供金融服务的对象也不是低收入人群等弱势人群,而是社会上所有的人群和阶层。除人群的可触达外,普惠金融的“普”还指金融服务应在所有需要金融的时间和地点,都应该能够得到覆盖。

 

第二,普惠金融应该可负担,可负担不意味着以优惠的价格提供金融服务,而是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金融服务。以合理的价格为有金融需求的人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这也是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难点所在。由于普惠金融领域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人在获客及风险控制等方面难度较高,这就决定了向这部分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较高。为了使提供金融服务的价格可负担、合理,金融机构就必须改进业务方式,在防控风险基础上,借助金融科技等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第三,普惠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应该多元化,结合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包括支付、储蓄、信贷、证券、保险、财务规划、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事务管理、投行服务、金融慈善等。具体提供何种金融服务,要结合该人群的具体需求,如对于偏远贫困地区的人群,存取钱相对比较难,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向其提供银行网点及ATM机服务;对于缺乏经营资金的小微企业,则需要金融机构向其提供股权、债权、股债结合方式的融资服务等。

 

最后,普惠金融应该可持续。可持续是普惠金融得以发展的前提。如果做不到商业可持续,金融机构就缺乏参与普惠金融的动力,普惠金融也难以持久推进。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要做到可持续,一方面要注意规范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普惠金融评价指标

 

衡量普惠金融是否做到了普惠,国际上,可参考口径包括G20和金融包容联盟(Alliancefor Financial Inclusion,AFI)给出的评价指标。G20峰会发布的《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在衡量普惠金融指标时,纳入的三个维度包括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AFI从正规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使用情况两个维度对成员国普惠金融情况进行评估。

 

在国内,《规划》从金融服务覆盖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金融服务满意度三个角度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其中,金融服务覆盖率目标包括: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巩固助农取款服务村级覆盖网络,提高利用效率,推动行政村一级实现更多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拓展城市社区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显著改善城镇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金融服务可得性目标包括:大幅改善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的金融支持。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覆盖率。提高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覆盖率,力争使农业保险参保农户覆盖率提升至95%以上。

金融服务满意度目标包括:提高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申贷获得率和贷款满意度。提高小微企业、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明显降低金融服务投诉率。

 

二、信托角度的普惠金融

 

在中国,参与普惠金融实践的主体众多,包括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但各类金融机构由于业务开展范围不同,所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也有所差异。具体到信托公司能提供哪些普惠金融服务,需要在普惠金融定义及特征框架下,结合信托公司自身的业务特色分析。

 

(一)信托公司能够提供的金融服务

 

结合信托破产隔离、方式灵活等优势,信托公司能够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事务管理服务。

 

投行服务方面,信托公司结合信托制度优势,以债权、股权或物权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资金,介入企业全生命周期,满足企业重组、并购、项目融资等所需的一揽子金融需求。此外,信托公司在投行服务方面还可以发挥资金撮合的角色。如信托公司可以作为承销人参与债券承销业务,帮客户募集资金。

 

资产管理方面,信托公司可以涉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业投资等多个领域,能够以贷款、长期股权投资、租赁、买入返售、存放同业等多种方式管理资产。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管理规模已达25.61万亿元;以2018年3月份为例,68家信托公司合计向投资者支付了663.16亿元的收益。

 

财富管理方面,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高净值人群/家族可投资资产将达188万亿元。针对高净值人群/家族的财富保值增值、财富传承、家族治理、家族慈善等金融需求,信托公司可以为其提供个性化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独有的破产隔离制度优势为高净值人群实现财富传承提供了制度优势。从境外经验看,家族信托作为一种有效的财富传承方式,是高净值人群/家族首选的管理家族资产的载体之一。在中国,目前有20多家信托公司在探索家族信托业务。

 

事务管理服务方面,信托公司可以提供托管、清算、分配、财富顾问等服务。以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例,信托公司可以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作为受托人和发行人,承担特殊目的载体(SPV)角色,发挥破产隔离功能;阳光私募业务中,信托公司可以提供托管、估值、清算、分配等服务;慈善信托业务中,信托公司可以作为受托人,对慈善信托账户进行管理。

 

(二)信托角度下的普惠金融理解

 

普惠金融强调的是为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或现有金融服务未满足其金融需求的人,提供适当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在这一定义框架下,理解信托层面的普惠金融需要明确两点,一是信托公司提供普惠金融服务针对的领域应该是还没有获得金融服务的领域或者金融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的领域。二是信托公司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应符合普惠金融的特征,如扩大了获得金融服务人群的覆盖面、降低了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使得价格更加可负担、提供了有效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提供服务的模式可持续等。

 

需要明确的是,信托公司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在信托公司可以提供的金融服务范围内,但信托公司目前可以提供的服务,则不一定属于普惠金融范畴。信托公司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一定程度上需要信托公司开辟不同于传统业务操作的新模式,或者进一步提高主动管理能力,这对信托公司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开辟新业务的机会。

 

(三)信托角度下的普惠金融服务

 

在明确信托普惠金融范畴基础上,结合信托公司能够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进一步分析信托公司能够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其中,投行服务方面,一方面信托公司可以为目前未得到融资的企业提供信托贷款、股权投资。当前,对于资质优良的大中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等服务已经相对充足,信托公司介入的空间比较少。而对于融资相对缺乏的小微企业或者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而言,由于获客成本高,风险收益不成正比等,银行目前介入的较少,信托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空间巨大。但信托公司介入此领域,需要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是在满足风控要求前提下运用金融科技等手段降低获客成本;二是创新业务模式使之能够规模化展业,业务模式能够可持续。

 

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可以为目前尚未获得银行信用卡服务的人群提供消费信贷服务。资质优良、还款能力强的个人,基本都已成为银行零售端客户。但对于刚入职的年轻人、农民等人群而言,由于征信以及还款能力等信息难以获取,一般不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这部分人群中没有好的资产,但发掘其中好的资产,需要耗费高成本的人力等,因此,金融机构尚未有效覆盖该领域。但这部分人群也有一些消费需求,但由于无法获得正规消费金融服务,这部分消费需求难以获得满足。信托公司亦可以介入个人消费金融市场,但信托公司介入该领域,亦需要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是在防控风险前提下降低获客成本;二是批量开展业务,提高服务效率。

 

资产管理服务方面,信托公司可以为资产管理需求尚未被满足的企业或者个人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提供的资产管理业务较为同质化,金融产品的种类相比国外也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目前市场的已有资管产品难以满足一些具有特定风险偏好、收益和期限要求的企业或人群。如具有现金管理需求的小微企业,在产品期限匹配及风险、收益上均有要求;退休老年人,有投资需求的同时又有养老需求;机构投资者及大企业等,在期限匹配、风险偏好、投资收益等方面的要求亦各有不同。但目前金融市场资管产品种类相比国外较少且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现状,使得上述领域的资产管理需求难以有效满足。对此,信托公司可以发挥信托制度的灵活优势,针对上述几个领域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匹配其期限、风险偏好及收益的资管产品。不过,信托公司要提供个性化的资产管理服务,需要具备专业、高水平的资产管理能力。而目前,具备高水平资产管理能管理的信托公司尚且较少。提高资产管理服务专业性和水平,这将是信托公司下一步转型和探索的目标。

 

财富管理服务方面,信托公司可以为目前财富传承需求等尚未得到有效满足的高净值人群/家族提供服务。目前国内针对高净值人群/家族提供服务,主要集中在私人银行部,但私人银行的服务多以产品销售为核心,产品和服务种类相对单一,市场上提供的高净值人群/家族普遍关心的财富传承、家族慈善等的服务相对不足。信托公司在破产隔离方面具有天然的制度优势,综合财富管理、投行、资产管理、事务管理等服务,信托公司可以为高净值人群/家族提供个性化的家族信托服务,以满足其多样化的家族财富管理需求。不过,信托公司目前在家族信托业务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经验尚不成熟,下一步,信托公司要在此领域提供普惠金融服务,需提升自身的主动管理能力。

 

事务管理服务方面,信托公司可以在慈善信托中担任受托人角色,通过提供托管、清算、分配、信息披露等,使得慈善信托更加透明、可信赖。信托公司在慈善信托中发挥作用,一方面可以服务于高净值人群/家族的家族慈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无收入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慈善服务,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怀和救助。

 

四、信托角度普惠金融涉及领域

 

从定义和特征来看,普惠金融应该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都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尤其是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领域,从而实现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触达、可负担、多元化及可持续等特征。所以,信托公司提供普惠金融服务重点针对的领域应该是还没有获得金融服务的领域,或者金融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的领域。具体到评价指标上来,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应该是那些金融服务覆盖率不足、可得性不高或者满意度不够的领域。

 

在投行服务上,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企业融资方面,从覆盖率指标来看,传统大中型企业资质较好,金融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对于中小微企业传统金融服务覆盖率较低。从可得性指标来看,创业公司、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较高,但是由于自身资质较差,经常被银行等拒之门外,金融服务可得性无法被满足。从满意度指标来看,有些企业即使可以得到融资,但是这些产品可能无法很好的匹配他们的现金流情况,导致金融服务满意度不高,例如小微企业融资具有“小、短、频、急”的特点,灵活性较强,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时间跨度长,一般较难满足他们的需求。

 

个人信贷方面,从覆盖率指标来看,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中高收入人群较容易获得贷款,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普通白领、农民等,则属于传统金融机构不重视的领域,贷款覆盖率则相对较低。从可得性指标来看,年轻白领消费贷款需求较大但收入较低,个体户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较大但资产薄弱,都属于较难得到银行贷款的人群。从满意度指标来看,一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信用卡额度可能无法满足其消费需求;对于需要融资的农户,通常需要信息审核、找人担保等,费时费力,传统金融机构无法为其提供及时、便捷的贷款服务。

 

在资产管理服务上,从覆盖率指标来看,针对退休老人的资产管理服务的覆盖率不高,首先市场缺少专门针对老人的金融产品,尤其是叠加养老服务的产品尤其缺少,而且相对较高的投资门槛也将大部分老年人拒之门外,造成了覆盖率较低。从满意度指标来看,针对金融机构和大企业的资产管理服务普遍满意度还不高,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对不同风险偏好、期限、收益率要求的融资产品需求比较丰富,但目前市场上提供的金融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使得针对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客户的资管服务满意度不高。

 

在财富管理服务上,从满意度指标来看,目前针对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服务满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银行的私人银行部始终以销售为核心,产品设计较为单一,缺乏高净值客户关心的财富传承、家族个性化理财以及家族慈善等服务,所以针对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服务满意度不够。

 

在事务管理服务上,从覆盖率指标来看,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金融慈善产品覆盖率不足,无收入的弱势群体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需要通过特殊慈善金融服务来解决,但这一直是传统金融服务所忽略的领域。从满意度指标来看,目前高净值家族的公益慈善需求还没有被广泛的关注到,目前银行对于慈善和公益的整体解决方案较为单一,难以满足高净值人群日益丰富的慈善公益需求。

 

综上所述,从普惠金融的定义及信托可以提供的金融服务出发,本文将惠普金融涉及领域划分为如下九大领域:传统金融市场覆盖不足的个人、个人经营主体、小微企业、创业企业、退休老年人、无收入的弱势群体、高净值人群/家族、围绕大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各类金融机构及大企业。

 

五、信托角度普惠金融重点领域

 

上文从普惠金融定义及信托公司可以提供的金融服务角度出发,确定了普惠金融的九大重点领域,分别为个人、个人经营主体、小微企业、创业企业、退休老年人、无收入的弱势群体、高净值人群/家族、围绕大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各类金融机构及大企业。下面逐一分析各个领域的主要人群、特征及划分为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原因。

 

1、个人

 

个人信贷方面,传统金融市场覆盖不足的领域主要包括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蓝领、普通白领、农民、体力劳动者等。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和普通白领等,没有太多财富积累,但日常开支较大,尤其在休闲娱乐消费占比较高,例如电子产品、旅游、医美等,对超前消费,分期消费接纳程度高。蚂蚁花呗的数据显示,在目前超过1亿的用户中,90后占比为47.25%,占据了半壁江山,花呗分期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以花呗上最受欢迎的商品类目“手机”为例,76.5%的年轻用户都会选择使用分期。农民和体力劳动者,收入较低,没有征信记录,容易出现临时性或周期性入不敷出情况,同时他们也有着较强的融资需求,除了生活性贷款需求也有生产性贷款需求,例如农户有着购买农机,支付土地租金等的需求。

 

从普惠金融的三个评价指标来看,个人信贷领域在覆盖率、可等性和满意度指标目前都还不满足普惠金融的要求。

 

首先覆盖率不足,根据智研咨询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4.7亿张,人均持卡量仅0.3张,远低于美国水平,美国金融危机后人均信用卡持卡量有所减少,但目前人均持卡量仍达到2.9张。截至2016年末,我国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比为3.8%,明显低于美国市场的7.8%。可见,我国在个人信贷领域服务覆盖率远远不足。

 

其次可得性无法满足,例如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普通白领等,有着较强的消费贷款需求,但是却由于收入较低,缺乏征信等原因,不符合银行贷款的各种条件。再比如农民有较强的生产贷款需求,但是收入不稳定并且缺乏担保和抵押物,也难以通过传统金融获得贷款。

 

最后是满意度不高,有些人虽然可以得到贷款,但是满意度却不高,例如消费需求较高的年轻人,虽然获得了银行发放的信用卡,但是额度不能满足其日常 的消费需求,再比如对于需要融资的农民,通常需要信息审核、找人担保等,费时费力,传统金融机构无法为其提供及时、便捷的贷款服务。

 

2、个人经营主体

 

个人经营主体包括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农业经营主体等,其中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截至2015年底,我国个体工商户共有5408万家,资金总额达3.70万亿元,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快速发展,数量已超过87.7万户。个体商户对日常经营性流动资金需求较大,除此之外还有扩大生产或经营规模的需求,农业个人经营主体探索向新型现代化农业转型,需要加大现代化投入,也有较大的融资需求。

 

目前针对个人经营主体的贷款可得性还远远不足,虽然传统贷款机构没有明确表示个体户不能贷款,但是各种严苛的申请条件将许多个体户拒之门外,例如个体户贷款对银行流水、抵押资产、信用记录等有较高的考核要求,但是大多数个体户,例如零售业和服务业商户,现金交易比较多,缺乏足够的银行流水,资产也比较薄弱,没有房产、车产作为补充或抵押,信用记录较少,难以符合银行贷款的要求,导致大量的个体户急需融资却无法得到贷款。

 

3、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2017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中表示,截止2017年7月,小微企业数量已达7328.1万户。

 

小微企业融资通常有以下四点特征:1)小微企业通常管理较为不规范,如在财务记账处理、税务缴纳较为不规范,缺乏完整的财务数据和经营记录。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据统计昆明地区2万多小微企业中,近72%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据统计在小微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中,具有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不足30% 。2)抗风险额能力较弱,小微企业存活率较低,融资风险较大。数据显示, 中小企业存活五年以上的不到7%,能撑过十年以上的企业不到2%,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9年,还不足3年。3)单笔融资规模小,金融机构收集困难,展业成本较高。据网商银行统计,在他们开展的线下小微经营贷款中,平均每笔贷款金额仅7615元,平均资金使用时长为50天,超过35%的经营者在6个月内贷款超过3次。4)融资需求频率高,时间紧迫,对金融机构的效率和灵活性要求较高。

 

从普惠金融的评价指标来看,小微企业贷款领域在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指标目前都还不满足普惠金融的要求。

 

首先,覆盖率较低,截至2017年末,中小微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但与此相比,我国小微企业所获得的金融服务占比较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报》数据,2016年年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8万亿元,占总贷款余额比重仅为19.5%,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的覆盖率远远不足,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报告,我国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需求约4.4万亿美元,融资供给仅约2.5万亿美元,潜在融资缺口高达1.9万亿美元,缺口比重高达43.18%。

 

其次,可得性不满足,一方面小微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征信、缺乏抵押物等原因,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获客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风险难把控,较低的风险收益比使得银行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小微企业想要融资却得不到贷款。

 

最后,满意度不高,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对资金灵活性、便捷性要求较高,而通常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审核时间跨度较长。除此之外,小微企业融资价格普遍较高、通常需要担保或抵押等原因,也造成小微企业满意度不高。

 

4、创业企业

 

创业企业主要是指那些处于创业阶段,高成长性与高风险性并存的一些创新企业,具有较大的股权投资价值,比如一些创业初期的科技类中小企业、成长型小微企业等。2013-2017年我国仅互联网创业公司就成立了51233家。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融资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企业融资更偏重股权融资。创新创业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违约率较高,如果通过债务融资,投资者必然会提出更多的限制条款并提高回报率要求,增加企业融资困难。第二,创业企业融资周期较长,风险较大。高成长性创业公司创新能力比较强,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竞争优势,但企业从种子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也需要一定的融资周期,并且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中,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也存在着被替代、被超越的风险。

 

目前对于创业企业的融资,可得性指标还远远不能被满足。首先在股权融资方面,主板融资门槛非常高,对各项指标都有较高的要求,新三板虽然相比于主板门槛较低,但是对与规模、专业化程度及信息披露等也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创业公司通过上面两种方式融资的体量均较小。虽然现在商业银行提出了通过股贷联动的方式帮助创业企业融资,但是短期来看,创业企业高成长、高风险的特点与银行现有的业务发展机制和风控机制难以契合,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股贷联动方式介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在债权融资方面,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企业信息披露不完善,以及监督跟进措施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创业企业难以得到银行贷款。

 

5、退休老年人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严重。2017年,中国老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按照民政部相关数据测算,如果中国未来20年平均每年增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一般退休老年人积蓄了较为丰厚的资产,既有低风险、稳健的投资、理财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也有有养老保健、医疗、老年娱乐等消费需求。

 

从普惠金融的评级指标分析,目前对于老年人的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满意度指标远远不足。首先覆盖率较低,目前市场缺少专门针对老人的金融产品及理财咨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90%的老年人都选择储蓄养老,可见目前市场上各种金融产品对老年人的覆盖率之低。然后是满意度不高,例如银行理财投资门槛虽然由5万下降至1万,但对一部分老年人来说还是较高,而且目前市场上金融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比如叠加老年人健康医疗等传统养老服务的金融产品严重不足。

 

6、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包括残障人员、长期失业者、极度贫困者等,例如低收入农民工、失业及下岗职工、残疾人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82亿元,2017年我国失业率达3.90%,我国目前有约8500万残疾人。这些弱势群体最普遍的特征就是贫困、文化水平低、社会地位低。由于他们缺乏收入来源,无还款能力,生活来源主要依赖政府救济和社会关怀。但是他们除了基本的衣食住需求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消费需求,例如特殊教育需求、安全需求、护理需求、职业技能教育需求等,这些很难通过一般的金融服务得到满足,需要信托等金融机构通过特殊金融慈善产品予以解决。

 

目前针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率还远远不足。以农民工为例,其享受到的金融产品较当地居民少之又少,银行对农民工的金融知识的宣传也较少,据相关调查显示,只有25%的农民工对现代金融知识比较了解,其余76%都对金融知识不太了解,可见金融服务对与这类群体的覆盖率较低。除此之外,针对弱势群体的慈善金融服务覆盖率也相对不足,从社会捐赠的角度来看,中国捐赠水平与美国仍有差距。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内接受国内外社会捐款捐物总额共计1108.57亿元,据估算,2015年美国捐赠量达到3732.25亿美元,约合24235.74亿人民币,是我国捐赠量的20余倍。人均捐赠量是我国的92.42倍。

 

7、高净值人群/家族

 

截至2017年1月1日,我国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86万,拥有亿万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2.1万。高净值人群主要有企业主55%)、金领(20%)、炒房者(15%)和职业股民(10%)构成。高净值人群及家族既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又有财富传承、个性化家族理财、家族投行等需求,数据显示,86.2%的企业家已开始考虑或着手准备家族传承事宜。在消费方面, 高净值人群有一些高端消费需求,例如高端旅游度假需求、奢侈品需求和健康养生的需求。除此之外,高净值客户还是慈善捐赠的重要参与者,随着高净值人群对于财富思考逐步深入,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日益加深,对慈善公益的参与感日趋强烈。

 

但是目前针对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服务普遍满意度不高。随着高净值人群理财知识越来越丰富,投资心态越来越成熟,财富管理意识越来越强,高净值人群投资需求更加多样化,但相比之下,目前银行的私人银行部始终以销售为核心,产品设计较为单一,缺乏高净值客户关心的财富传承、家族个性化理财、家族慈善等服务,导致针对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服务满意度不够。

 

8、围绕大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供应链由核心企业,供应链上游企业和供应链下游企业构成。核心企业大多为资金实力较强、资质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较易获得金融资源,传统金融服务已经比较全面。而围绕其上下游的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在核心企业面前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核心企业在价格、付款及交货方式、账期等方面的苛刻要求,融资需求较大,如上游企业有盘活应收账款的需求、下游企业有预付账款融资需求等。

 

目前对于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还不能满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自身信用评估较差,目前想要借助核心企业增信也比较困难,所以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需要通过信用捆绑技术、金融创新,将大企业的金融优势惠及上下游企业。

 

9、各类金融机构及大企业

 

截至2017年7月,国内金融机构一级机构总数(不含分支机构)已经达到5359个,2016年大型工业企业个数为9631家。金融机构及大企业对于不同风险偏好、期限、收益率要求的融资产品需求极为丰富,为这类客户进行资产配置,需要考虑其能够承受的风险有多少,预期收益是怎样的,资金能够投资的期限有多长等,据此设计匹配他们现金流期限、预期收益和风险偏好的产品。

 

目前针对金融机构及大企业的金融服务满意度普遍不高。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是目前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客户现金流管理需求设计个性化产品的能力相对欠缺,更多的是先有产品,再从现有产品中挑选相对匹配客户现金管理需求的产品,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第二是可供投资的资产种类相对缺乏。以美国为例,美国可配置的大类金融资产除了传统的存款货币资产、债权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外,还包括 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对冲基金、FOF(母基金)、管理期货等另类资产。相比美国,中国可投资资产相对匮乏,一方面,优质资产和稳定回报的金融产品较少,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相比美国仍有差距;另一方面,有些资产配置种类中国尚未放开或尚处于起步阶段,前者如REITs、海外资产配置,后者如FOF(母基金)、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等。

 

文章来源: 云南信托研究发展部

0